-
华为拟供应链改善计划,打破手机存储器短缺格局
2017-06-1561271
-
小米AI音箱发布:为何一夜之间让智能音箱产业链傻了眼?
2017-07-286252
-
深度剖析:风口之上的无人商店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2017-07-123937
-
UAS系统为英唐电子“智”领未来助力
2018-01-053749
-
中通视际Zotost借助优软UAS,提升企业软实力
2018-01-053565
-
SaaS凭什么打动上市公司的CIO?
2017-02-173240
-
华为孟晚舟:数字化转型三个核心洞见
2023-04-263184
-
高凌信息:携手UAS-ERP企业管理软件, 展开全面管理优化
2018-01-123151
-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UAS风险管理系统
2018-01-192996
-
优软学堂:PCB走线注意事项
2017-06-162987
贝恩资本签署收购东芝芯片业务谅解备忘录;日经:在重建前被掏空人才的東芝;韩国2017年半导体出口有望超900亿美元;

1、日经:在重建前被掏空人才的東芝;
东芝的内部人才正在不断流失。距离财务丑闻被曝光已经过去2年时间,但经营危机依然没有看不到出口,不仅是将被出售的半导体存储器子公司,核电部门和总部管理部门的向心力也在降低。存储器业务的出售谈判在最后阶段进展缓慢,在此期间也会有肩负东芝未来命运的员工辞职。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东芝的重建之路将变得更加险恶。
四日市工厂正在建设新厂房,但为确保技术人员费尽苦心(三重县四日市市)
“你对现在的公司有不安?你有可以进一步施展才能的地方”,东芝四日市存储器工厂一位40多岁的技术人员从2017年春季以后已经接过两次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是猎头公司。这位技术人员拒绝了邀请,但他说:“从春天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同事默默跳槽了”。
据说在四日市工厂和大船设计开发事务所(横滨市)周边,有人目睹过猎头向下班路上的技术人员搭话。猎头根据跳槽前同事的介绍和学会的发表内容锁定对象,前来挖角优秀的东芝技术人员。
3个月减少1000人
东芝的员工总数截至3月底为15万3000多人,但到6月底的3个月时间内减少了1000人左右。减少的员工有相当大一部分被认为是为了跳槽而辞职。
东芝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持续减少。其他竞争公司似乎看透了东芝员工对公司的不满,纷纷给出了更高的待遇。收购了尔必达(ELPIDA)的美国美光科技为了增强广岛工厂的研发能力,目前也在加强技术人员的录用。
与东芝合作开展存储器业务的美国西部数据(WD)旗下的美国闪迪公司的技术人员也纷纷辞职。某猎头公司高管表示:“不仅是东芝,包括因收购谈判争执不下的西部数据在内,都是我们挖人的对象”。
东芝与韩国三星电子原本应该在NAND型记忆卡市场上相互追逐,但现在三星的身影越来越远。2017年4~6月,三星的NAND型记忆卡全球市占率为38.3%(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而东芝只有16.1%(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东芝的竞争力悄然降低,三星很可能在存储器市场上一枝独秀。
三星半年获得2万亿日元以上的营业利润。以充裕的手头资金为背景增加研发费用,吸引优秀的技术人员。三星在韩国非常受理工科学生的欢迎。在美国矽谷也设置了巨大的办公室,吸引各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雇佣人才方面三星也处于优势地位。
“您在那家高科技企业工作吗?!那么请务必来敝公司”,2017年夏季,川崎市JR南武线车站内刊登了一则独具特色的广告。打广告的是招聘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人员的丰田汽车。东芝在川崎市的研发中心聚集了核心人才,丰田似乎意在招聘车载半导体的设计技术人员。
实际上,在电装于9月1日成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NSITEXE”里,除瑞萨电子外也有来自东芝的技术人员。负责相当于汽车大脑的新款半导体开发。
核电人才也在流失
出现人才流失的不仅仅是半导体业务。产生巨大亏损的东芝核电业务的技术人员也在纷纷流向日立制作所和三菱重工业等企业。东芝虽然在日本国内还在开展废堆等核电业务,但事实上将从海外的核电业务撤退。这些技术人员也成为人才争夺战的对象。从经营策划等总部管理部门跳槽到竞争的机电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人员不断增加。
东芝相关人员担心地表示:“经营重建花太多时间的话,东芝本身就会退化”。东芝招收知名大学电气电子工学系等的毕业生,开发出了大量全球首次或日本首次面世的产品。现在依然有着日本代表性技术者集团的骄傲,但经营的失败造成人才流失。
在存储器业务能否成功出售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员工对重建失去信心。虽然东芝描绘了要转型为以社会基础设施业务为中心的企业蓝图,但到时候可能会面临最严重的人才枯竭局面。
2、贝恩资本签署收购东芝芯片业务的谅解备忘录;
东芝公司称,美国私募股权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周三与东芝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在9月底前达成收购东芝存储芯片业务的协议。
这一不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是东芝芯片业务出售过程中的最新进展,这一过程曾引发争议,距完成交易可能还相当遥远。
知情人士称,贝恩牵头的财团包括苹果(159.65, -1.21, -0.75%)公司、希捷(32.78, 0.89, 2.79%)技术公司和戴尔公司,对该业务出价逾180亿美元。其他知情人士称,韩国芯片制造商海力士半导体、日本政府支持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以及日本政府全资控股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也可能加入收购行列。贝恩财团的成员仍可能发生变化。
东芝称,保留与其他竞购者进行磋商的权利。
东芝负责存储芯片业务的管理人士Yasuo Naruke称,东芝计划尽早达成一项能够完全满足其目标的最终协议。
东芝寻求剥离芯片业务,这是该公司在其美国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后制定的生存计划的一部分。西屋电气公司今年早些时候申请破产。东芝表示,其计划的重点是出售这一盈利的半导体部门。该部门生产用于智能手机、电脑和其它电子产品数据存储的NAND闪存芯片。
这家饱受困扰的工业集团曾表示,需要出售该部门,从而在截至2018年3月底的财年结束前使股东权益恢复正值。否则,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规则,该公司股票将被迫退市。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财团的计划是先将该芯片业务私有化,晚些时候将其在日本重新公开上市。
该财团面临西部数据(85.74, -3.04, -3.42%)股份有限公司的竞争,后者已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KKR联手。西部数据是东芝存储芯片业务的合作伙伴,称其有权否决任何出售交易。东芝否认这一说法,双方已提请国际仲裁。
西部数据的一位发言人称,该公司对东芝周三的做法感到失望,仍然希望达成交易。
6月份,东芝选择包括贝恩资本和海力士半导体在内的财团作为首选竞购方,但相关谈判陷入停滞,东芝后来说并没有将谈判对象局限在单一竞购方。
无论东芝选择哪一方,反垄断审批都可能构成阻碍,因为在主要市场通过审批通常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这可能使交易难以在东芝的目标时间2018年3月之前完成,不过竞购方可能会想办法在交易完成前向东芝付款。
在谈判过程中,东芝多次倾向于选择西部数据所在的阵营。但各方未能就协议达成后西部数据所拥有影响力的大小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反对由富士康科技集团牵头的收购提议,因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有大量业务,一些官员担心这可能导致日本的技术泄露给中国。
这些问题迫使东芝再次对贝恩资本的提议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将9月30日设定为新的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华尔街日报
3、竞购东芝半导体最后阶段: 三大财团亮出底牌;
东芝半导体的竞购悬念正在一步步揭晓。9月12日,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东芝决定将其半导体子公司出售给西部数据主导的财团,价格约为2万亿日元(约合182.9亿美元),并且计划在9月20日的董事会上正式签约。针对这则消息,东芝随即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仍在商讨中,还没有达成最终决定。”
事实上,8月底,东芝和西部数据阵营将正式“牵手”的消息就已经在业内盛传。当时两家公司的掌门人进行会晤,并且东芝欲给予西部数据独家谈判权。而8月31日,东芝又宣布,正在和包括西部数据阵营在内的三大财团进行谈判,不能按期在9月前做出抉择。
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资深研究经理陈玠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西部数据和东芝目前拥有的半导体厂房,双方皆有出资。所以在此前提下,最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的可能性相对最高。若决定出售对象后,接下来要过的关卡就是各国的反垄断调查。”
三大财团比拼
在东芝的半导体业务中,最受潜在买家青睐的便是闪存芯片。集邦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闪存市场上,东芝的营收市占率为20%,三星为36%;2017年第二季度,东芝营收市占率为18%,而三星保持在36%。
从营收数据上来看,东芝与三星两大巨头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市占率的差距有所扩大。其间,东芝出售半导体陷入胶着状态,对营收市占率造成一定影响,而尽快确定买家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稳定。
目前,十多家参与竞购的公司共组成了三大财团阵营,追求东芝的谈判优先权。他们分别是由日本产业革新机构、贝恩资本、日本政策投资银行、SK海力士组成的日美韩联盟,西部数据、美国KKR集团、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为首的日美联盟,和鸿海集团主导的企业阵营。其中,日美联盟是在4月份第二轮竞标时的新成员,西部数据在多次反对出售后最终加入该阵营。
横向对比来看,日美韩联盟和日美联盟的共同优势在于,有日本政府背景的机构介入,有助于日本国内的运作;而日美联盟还占据着一大利好,可以将闪存技术继续保存在东芝和西部数据的合资公司中,日本政府也不必担心可能通过SK海力士、鸿海集团而技术外流的风险。
鸿海集团则在资金和成员上有可取之处,鸿海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是出价最高的,而且是客户联盟,最重要的是没有反垄断审查的问题。”而无论是SK海力士还是西部数据所在的阵营,都和东芝存在同行竞争关系,同行之间的交易需要在各国接受反垄断审查,可能会延长出售过程。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鸿海集团召集的财团,对东芝芯片业务的收购要约提供了2.1万亿日元(约合196亿美元)的报价。9月7日,鸿海集团发言人胡国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鸿海对东芝芯片业务的收购要约已经获得了苹果公司、软银集团及夏普公司的支持。
他还透露了具体的收购方案:鸿海将持有东芝芯片子公司25%股权,鸿海旗下的夏普公司持股15%,苹果公司持股20%,金士顿科技持股20%,软银集团持股10%,东芝保持10%的持股比例。可以看出鸿海集团颇有诚意,但是“缘分”还未定,三大财团竞争持续。
东芝的“摇摆”
自2月份以来,东芝出售半导体的心意一再摇摆,迟迟决定不了最终买家。与西部数据的诉讼纠葛、技术外流的担忧、价格上的争议都成为谈判障碍。
与此同时,在交易不确定的背景下,东芝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从3月到6月期间,东芝员工减少了约1000人。尽管2016年财报发布后东芝暂时缓解了退市的风险,但是如果不能够利用半导体公司解决财务问题,危机的警报将再次拉响。
在种种“拦路虎”中,西部数据是交易成败的关键。由于东芝和西部数据有闪存业务上的合作,因此西部数据对收购案提出的抗议和诉讼,左右着东芝的出售进程。
陈玠玮向记者分析道:“若东芝在未与西部数据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团队作为出售对象,西部数据会认为自身权利不受保证,预期将会继续寻求法律的保护,进而影响东芝/西部数据阵营未来在3D建厂进度与技术研发。因此,根据我们的判断,西部数据的态度,会是东芝做出最后选择的一大关键要素。”
在4月份,业内普遍认为,日美联盟是最有潜力的买家,彼时西部数据正忙着反对东芝出售,还未正式加入该联盟;到了6月份,东芝宣布优先将半导体公司出售给日美韩联盟,西部数据则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叫停出售,因为这将增加技术泄露的风险,同时西部数据联手最初的日美联盟,提交新的收购方案。
直至8月份,东芝和西部数据才达成和解。据悉,最新的日美联盟计划出资约2万亿日元,其中,西部数据将出资1500亿日元取得可转换为普通股的公司债,转换成普通股后相当于拥有16%左右的表决权。同时西部数据也作出妥协,表示同意未来对重要经营事项不具备否决权,也不会向半导体公司派驻董事。基于这些条件,东芝似乎就要与西部数据签署合约,但是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票权也是东芝选择买家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有价格等多方面指标。
在法国巴黎证券首席信用分析师中空麻奈看来,确定出售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反垄断审查,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而有些并购案例在进入审查之前,还需要2个月的准备,因此时间十分紧迫。21世纪经济报道
4、三维存储器设计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相变存储器课题组在三维存储器设计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A Single-Reference Parasitic-Matching Sensing Circuit for 3-D Cross Point PCM为题,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上。
相变存储器利用电脉冲诱导存储材料在非晶态与晶态之间切换,具有非挥发性、循环寿命长、写入速度快、稳定性好、功耗低等优点,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存储技术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三维集成技术通过芯片或器件在垂直方向的堆叠,可显著增加芯片集成度,是延续摩尔定律的一种重要技术。其中,一种交叉堆叠(cross point)的三维存储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非易失存储器。
当前,三维新型非易失存储器的研究集中在器件和阵列层面。与传统的二维存储器不同,三维相变存储器采用新型的双向阈值开关(Ovonic Threshold Switch,OTS)器件作为选通器件(selector)。根据OTS器件的物理特性和三维交叉堆叠阵列结构的特点,三维交叉堆叠型相变存储器采用一种V/2偏置方法以实现存储单元的操作,但V/2偏置方法和OTS器件导致阵列中诸多未被选择的存储单元的漏电,漏电导致读出电路读取正确率和读出速度的下降。存储器在进行读操作时,阵列中的寄生器件会降低读取速度。二维存储器中,这些器件主要集中在平面方向;但在三维存储器中,垂直方向的寄生器件会进一步降低读取速度。因此,对于影响三维存储器读操作各因素的量化分析和提高其速度的集成电路设计是必要的。
科研人员设计了三维相变存储器的阵列核心电路,再对三维相变存储器的读路径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三维相变存储器读操作的五种因素。这五种因素与三维存储器阵列参数的量化关系也被指出。以此为基础,论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维存储器的单参考和寄生匹配读出电路。该电路采用变化参考电流,并对以上五种因素在读方向和参考方向进行了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读出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了79%,误读取个数下降了97%。论文提出的读出电路可适用于其它三维交叉堆叠型非易失存储器,并因读出电路与阵列的设计参数直接相关,相关设计人员可根据其存储器的容量,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容量存储器的、高性能的读出电路。该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归纳分析了对三维交叉堆叠型存储器读操作有影响的五种因素,提出了第一种与三维新型非易失存储器阵列特性相关的读出电路,是世界上首篇关于三维相变存储器读出设计的文章。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的支持。
5、韩厂在各地攻城略地 夺单消息频传;
面对全球电视市场成长趋缓,近期包括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乐金电子(LG Electronics)、Sony、Panasonic、夏普(Sharp)等业者,纷将战力转移到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的数位看板(Digital Signage)市场,其中尤以韩厂扩展动作最积极,在全球各地展开激战,举凡各国机场、运动场、表演会场、购物中心等数位看板需求商机,都是短兵相接之地。
近期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消费性电子大展(IFA)上,包括三星、乐金、Sony、Panasonic、夏普、土耳其Vestal等业者纷展示各种尺寸的新款数位看板,引发业界高度瞩目,业者认为目前大尺寸电视市场由少数业者所寡占,由于数位看板的进入障碍较低且技术差距较小,愈来愈多业者有意凭借价格竞争优势,全力抢攻数位看板市场。
根据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ETRI)预估资料,2018年全球数位看板市场规模将达27.8兆韩元(约246.7亿美元),2020年可望进一步增至35.5兆韩元(约315.1亿美元),且数位看板将逐渐具备等同高阶电视水准的高解析度,让位在远处的观众亦可以清楚看到显示的资讯。
DIGITIMES Research则预估,至2021年全球32吋以上数位看板面板出货量将达到700万片水准,2017~2021年复合成长率超过12%,其中,友达、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及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是主要的面板供应商。
近年来三星电子稳居全球数位看板市场龙头宝座,近期乐金电子急起直追,目前已超越日厂NEC排名全球第二,三星、乐金双方战火遍及北美、东南亚、澳洲等地。其中,三星在影像显示器事业部组成专案小组,统筹规划数位看板产品策略,乐金则由资讯显示器事业部主导扩展版图大计。
日前在南韩仁川机场第二航厦的数位看板标案中,三星取得绝大多数的订单,然2016年9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国际机场的数位看板标案中,乐金取得多数的数位看板合约,双方在市场激烈竞争。
三星提供客户包括数位看板、应用软体、通讯设备等各种必要套件,2017年2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商用显示器大展(ISE 2017)中,三星发表采用QLED技术的最新数位看板产品。另外,三星于5月抢下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座大型球场的17台数位看板订单,最近更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市中心大楼外墙装设面积达429平方公尺的超大型数位看板。
乐金则利用高阶电视的OLED技术,搭配可挠式OLED特性,制成各种曲面、圆柱造型看板。乐金7月在印度新德里近郊的Ambience Mall大型复合卖场,设置以70片OLED面板制成的圆柱型看板;9月在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杜拜的The Dubai Mall商场内,利用820片OLED面板营造出水波情境,装设长宽各为50与14公尺的数位看板。 DIGITIMES
6、韩国2017年半导体出口有望超900亿美元;
北京时间13日 韩联社报道,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韩国半导体出口额有望首破900亿美元,谱写出口历史新篇章。
今年1-8月韩国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52%,达595亿美元。每月出口如能保持80亿美元以上,全年出口总额将突破900亿美元。过去40年来韩国半导体出口年均增长约15%,今年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16%。贸易顺差方面贡献更大,今年1-7月的半导体贸易收支顺差占顺差总额的51%。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韩国的国际形象也在不断提升。去年韩国半导体占国际出口市场的8%,排名全球第五,存储芯片单项市场占有率27%,排名第一。而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也在不断崛起,出口相似度(ESI)指数显示,韩中竞争日趋愈烈,技术差距迅速缩小。除超大规模集成半导体技术差距为2-3年以外,大部分领域技术差距已缩至1-2年。
报告指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将为提高IT产品竞争力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奠定基础。韩国的半导体神话离不开抢先投资保持技术优势、构建全球价值链和以高效生产赢得海外市场。此外,采用差异化技术的高附加值产品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专家指出,韩国半导体专利数量递减,而中国正在大规模投资半导体,韩国应不断创造新的成长动力,不断投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的系统半导体领域,发展产学官合作和激励体系,减少人员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