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拟供应链改善计划,打破手机存储器短缺格局
2017-06-1561271
-
小米AI音箱发布:为何一夜之间让智能音箱产业链傻了眼?
2017-07-286252
-
深度剖析:风口之上的无人商店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2017-07-123937
-
UAS系统为英唐电子“智”领未来助力
2018-01-053749
-
中通视际Zotost借助优软UAS,提升企业软实力
2018-01-053565
-
SaaS凭什么打动上市公司的CIO?
2017-02-173240
-
华为孟晚舟:数字化转型三个核心洞见
2023-04-263183
-
高凌信息:携手UAS-ERP企业管理软件, 展开全面管理优化
2018-01-123151
-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UAS风险管理系统
2018-01-192996
-
优软学堂:PCB走线注意事项
2017-06-162987
台媒:大陆半导体没产业基础 人才、技术、产品都缺;中国新建晶圆厂短中期面临高成本挑战,政府需投资补贴

1.台媒:大陆半导体没产业基础 人才、技术、产品都缺;
各省大动作投入半导体,但有一些地方不具备产业基础,人才、技术、产品都缺,「建厂很容易,但产品在哪里? 技术在哪里? 厂盖完后,烦恼就跟着来了。 」
两年前,大陆在十三五规画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 》,明确制定2020年芯片自给率目标将达40%、二五年要达70%。 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学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六至一八年的大陆设备投资额,将从64亿美元、68亿美元,大增到明年的110亿美元,一举超越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也因大陆投资计划太庞大,明年起产能大幅开出,将对全球半导体供需造成巨大冲击。 目前不少预测机构评估,从去年延伸到今年的半导体荣景,很可能只是暴风雨来袭前的宁静,预料明年景气将出现反转,并面临长达数年的大修正。 只是,大陆大国崛起,是否在半导体产业也会一帆风顺? 大陆供应链对全球的冲击,有预期中那么大吗? 走访几个半导体重镇,听听产业界的心声,就可理解大陆半导体业在迈向辉煌盛世前,仍有不少障碍与危机。
首先,大陆半导体投资案可说是遍布大江南北,近年主要投资大厂如老牌的华力微电子、中芯国际外,还有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厦门联电、清华紫光、合肥长鑫、晶合等新兴公司。 投资地点则从上海、北京,扩及湖北武汉、陜西西安、安徽合肥、江苏南京及无锡、山东济南、四川重庆及成都、广东深圳、福建晋江及福州等地,从北到南如火如茶投入。
不过,产业界很清楚,目前中央拨下来的大基金有200亿美元,至于地方基金则宣称投入1000亿美元;但实际上,大基金确实已投资,地方基金到位却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许多建厂计划,到最后可能无疾而终。
身兼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心、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主任的韩乐福表示,此刻大家都很「火热」,他反而比较「冷静」。 他说,各省大动作投入半导体,但有一些地方不具备产业基础,人才、技术、产品都缺,「建厂很容易,但产品在哪里? 技术在哪里? 厂盖完后,烦恼就跟着来了。 」
事实上,在大陆众多投入半导体业的城市,确实有些地方不具备发展基础。 一位大陆产业界大老就说,过去台湾成功的经验是产业有群聚效应,但如今大陆那么大,到处都要盖厂,资源太分散,「我实在看不懂,光一个福建省,从厦门、福州到晋江,每个地方都抢着盖厂,这样会成吗? 」 财讯
2.中国新建晶圆厂短中期面临高成本挑战,政府需投资补贴;
根据集邦咨询研究指出, 2016年后规划中国于新建的晶圆厂共有17座,其中12英寸晶圆厂有12座及8英寸晶圆厂有5座,从成本结构来看,新厂折旧成本高昂,加上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近来因空白硅晶圆供不应求导致的材料价格飙升,短、中期面临高成本挑战。
从半导体厂的成本结构来看,可拆分成折旧、间接人员、材料及直接人员等项目,根据集邦咨询调查显示,以一座初期月产能约10k的28nm新晶圆厂作为假设基础,其折旧成本占整体营收约为49%,相对于一线晶圆代工厂折旧成本占比约23.6%,以及二线厂的25%,新厂折旧成本高出近一倍。
观察间接人员成本,由于新厂的关键技术人力不足,必须仰赖至少高于市场行情2~3倍的薪资吸引专业技术人才,藉此提升客户关系及缩短产品量产的学习曲线,集邦咨询估算,新厂的间接人员成本比重达34%,远高于一线厂与二线厂的10.2%与17.5%。
另外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占晶圆代工厂材料成本约三成的空白硅晶圆,今年供不应求的状况预计持续,加上产线人员经验不足也会造成晶圆厂材料成本增加。此外,材料成本与企业的议价能力呈现正相关,因此新晶圆厂的直接人员及材料成本皆高于一、二线较优惠的价格吸引客户投单,以致于不仅制造成本高,对客户的议价能力也受限,造成投入的成本回收困难,短中期恐面临高成本挑战。
因此,这也是中国成立大基金,鼓励地方资金投资,降低半导体企业期初募集资金的困难,并分别由中央与地方出台在税收与产业配套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用意在协助企业度过短中期的经营风险,达到能培育出中国自主的本土半导体产业链的长期目标。
3.厦门火炬高新区IC规模位居全国前六 已集聚近70家企业;
紫光科技园效果图
去年,厦门市发布的《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路径和目标,主动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助力厦门产业的转型升级,预计到2025年,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将达1500亿元。
【亮彩数字】
目前火炬高新区集成电路规模位居全国前六,已经集聚了近70家企业,大多数人才覆盖“芯片设计、材料与设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主要产业链环节。2016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处于黄金增长期,全年实现产值100.85亿元,同比增长23.6%。集成电路产业的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均实现“破百”,今年预计完成产值120亿元。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全面进军集成电路产业的集结号正式吹响,目前,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70多家企业,引进联芯、三安、紫光科技园等龙头企业和项目,初步形成覆盖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厦门“芯”正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引擎。
在这过程中,如何筑巢引凤,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在厦门市委人才办的统筹协调下,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坚持政策引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力度,与院校合作培育多层次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今年,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龙头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顺利导入28纳米制程并量产,其产品良率高达94%,已成为大陆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圆厂。耀眼的成绩背后,是火炬高新区积极揽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的不懈努力。作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火炬高新区近年来从规划、空间布局、招商、政策、人才等多个维度创新举措,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如今有1100多人。
为吸引人才,高新区扶持力度很给力,对人才安家补助最高可达100万元。对企业核心成员地方留成按一定比例奖励。光揽才还不够,高新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共建厦门微电子工程学院,培养集成电路产业紧缺人才;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合作设置微电子专业,培养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性人才;引进台湾拓墣等研究咨询机构建设人才实训基地等措施,“定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此外,记者了解到,同样作为重点集成电路产业的区域,为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海沧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制定出台《海沧区引进与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暂行办法》,从加快人才集聚、鼓励企业引才、加强人才培养、分层次住房保障、优化配套服务5个方面,制定20条优惠措施,单项奖励最高800万元,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青岛高新区发力传感器产业;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肖璐)日前,在青岛高新区举行的2017中国(青岛)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青岛高新区、法国Safran Colibrys集团公司、青岛智腾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传感器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青岛高新区MEMS加速度传感器项目正式启动。
传感器产业是“十三五”期间青岛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尚立群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MEMS加速度传感器项目为“高精度捷联惯导技术应用”,重点关注捷联惯导相关技术的拓展和应用。产业化方向为加速度传感器、定向传感器、三维电子罗盘及惯性导航系统。项目创新点集中在结合传感器组装和微电子技术延伸下游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宇宙飞船、航空航海装备、无人机、无人潜艇、战斗机等。
5.英飞特拟收购中港电力100%股权并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
证券日报 赵耘旎
日前,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与南京微芯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国泰嘉泽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苏州清研汽车产业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中国宝安(9.20 +0.11%,诊股)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 14名股东签署了《股份收购框架协议》,拟以现金方式购买转让方持有的中港电力100%股权。
据悉,中港电力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国内技术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生产供应商,其研制开发的清洁能源汽车车载产品广泛应用于纯电动及混动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等车型,赢得了北汽新能源、东风日产、长安、江淮等国内外一流的清洁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信任合作。
协议显示,英飞特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转让方持有的中港电力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中港电力100%的股权。经交易各方初步协商确定,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暂定为20000万元。
转让方同时做出了业绩承诺,确认在本次交易的利润承诺期间的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中港电力在上述期间各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1400万元、2000万元。如果交易在2018年度实施完毕,则利润承诺期间调整为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且中港电力在上述期间各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00万元、2000万元、2100万元。
英飞特表示,公司收购中港电力全部股权有利于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公司主业,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同日,英飞特发布公告称,为拓展公司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产品及其它充电产品业务,公司拟在浙江省桐庐县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英飞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英飞特新能源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由英飞特使用自有资金以货币方式出资,为英飞特全资子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研究、开发、生产电动汽车充电桩、车载充电产品及相关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发、建设、经营;销售自产产品及提供技术服务等。
英飞特方面表示,公司此次对外投资设立英飞特新能源,有利于公司凭借在开关电源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并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优化公司产业布局,进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提升行业地位,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6.淮安德科码进入“无尘施工”
8月1日,落户淮安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的淮安德科码半导体项目工地现场一片忙碌,一期主厂房等重要建筑已封顶,无尘动力设施已经进场施工。
“图像传感器制造精密、用途广泛,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中心瞳孔部位部件就是我们产品的用途之一。”在项目现场,淮安德科码公司副总吴政达随手拿起手机介绍说,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R/VR、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消费电子、工业电子领域,而淮安德科码在影像传感器的科研、设计、生产的上,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方面全国首屈一指。
据悉,淮安德科码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一期为年产24万片12英吋半导体晶圆厂。该项目以自主设计的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为主,建成后将填补中国传感器自主芯片设计、制造空白。与以往8英吋晶圆相比,12英吋晶圆产品仅在生产效率上即可提高2.25倍。
高端项目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淮安德科码半导体核心研发团队主要由来自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事半导体研发、生产制造领域的高素质精英团队组成。公司设计团队拥有高阶13M、20M和单反相机等特殊影像传感器成功经验。
“淮安德科码取得工艺、技术授权后,一方面是转化产品,一方面是在新的平台上进一步自主研发获得专利。”该公司研发部研究员黄晓橹介绍说,项目将通过集中海内外研发中心,建立淮安的研发中心,在新的平台上,抓紧研发,预计一年内可实现专利申请1000项。
淮安德科码自去年3月落户淮阴区,到主厂房封顶及设计研发中心揭牌,再到无尘设施进场施工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速度不可谓不快。
“超百亿的大项目从落户到最终投产、产品上市,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基金支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淮阴紧紧围绕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目标,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主攻百亿项目,培育百亿产业,不断增强淮阴产业发展新优势,依靠重大项目落户,加快产业的转型,带动发展的升级。为加快德科码半导体项目建设,淮阴区创新成立了产业基金,通过与德科码半导体合作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全程参与项目推进,做大做强半导体产业园,不断完善淮安国家级高新区产业结构。
此外,该项目计划于今年建设二厂以及封装测试CIS产业园,2018年规划建设三厂建立CIS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360亿元人民币。未来将致力将德科码打造成为半导体世界前十大半导体公司,CIS行业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