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C厂商劲芯微推出隔空充电方案;华尔街日报:中国公司海外并购遭遇逆风;空气产品和山西潞安清洁能源13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

438 2017-09-12

1.iPhone 8会采用隔空充电?国内IC厂商劲芯微推出隔空充电方案;

 

业界传闻,iPhone8无线充电用到了EE电感,可以实现25mm左右高度的隔空充电,支持自由放置充电,会大概率兼容谐振式方案。这似乎与之前供应链传出的消息不谋而合。

 

无独有偶,笔者发现,国内无线充电IC厂商也可以提供类似兼容谐振式方案,可让手机实现隔空充电。

 

国内IC厂商将成主流供应商,可支持隔空充电

 

随着iPhone8的带动,无线充电市场将会呈现“拨云见日”群雄逐鹿的趋势。国内手机厂商华为、VIVO、小米、金立等都已经在进行无线充电方案预研,产业链爆发在即,很多厂商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在核心的芯片设计环节,行业竞争尤为激烈。

 

目前国际芯片巨头、国内领先的本土IC厂商,以及新加入的创业公司都加速抢占无线充电大蛋糕。随着iPhone8的推动,以及国内手机品牌厂商加速导入无线充电技术,市场格局将会产生变化,国内芯片厂家将会成为主流供应商。

 

而对于传言iPhone8无线充电兼容谐振式方案,可以做到隔空充电的传言,笔者在走访国内本土无线充电IC厂商中发现,深圳劲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能够兼容谐振式方案,真正实现了非接触式的隔空充电。

 

据深圳劲芯微电子有限公司CEO邵礼斌介绍,基于劲芯微电子CV90312T无线充电芯片可支持WPC Qi兼容的谐振式方案,可实现高度在20-30mm左右的隔空充电,距离更高,覆盖面更大,可以自由放置充电,并向前兼容WPC 1.1、1.2标准,更重要的是支持无线快充,最大功率达到15W。

 

作为发力最早的本土无线充电IC厂商,劲芯微电子的芯片产品已经是无线充电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在2016年亚马逊上前十名的无线充电产品中,有超过7家产品是采用劲芯微的芯片,这算是去年本土无线充电IC厂商最好市场表现了。

 

“劲芯微的优势在于,从芯片到方案都是自己开发,在符合QI规范的同时,能定制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同时能提供最直接的技术支持。” 邵礼斌表示,我们正在推出的WPC 谐振式方案,在保证充电效率和速度的情况下充电距离可以更远、放置体验更佳,成本并没有多大的增加,并兼任以前和现在的Qi标准产品。

 

据了解,劲芯微电子CV90312T芯片是支持WPC Qi兼容的谐振式方案,这是定频方案,符合欧盟要求的频率低于148.5KHZ的要求。邵礼斌谈到,导入劲芯微电子CV90312T芯片的移动终端带来的无线充电优势在于,可以一边玩手机,一边充电,在倾斜45度依然可以充电,可以自由放置,大幅改善用户体验。那iPhone8会不会如传言般采用这种方案呢?

 

国iPhone8引爆无线充电市场,大概率兼容谐振式方案

 

根据市场分析师Amit Daryanani调查分析,iPhone8可以实现隔空取电的无线充电是用户最为期待的新功能之一。iPhone8搭载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如同当年iPhone5s推出并引爆指纹识别市场一样,成为手机标配。

 

根据IHS报告预估,到2017年底,全球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出货量可达到3.25亿台,较2016年增长近40%,预计近两年无线充电将迎来爆发,年复合增长率将超50%;2019年渗透率预计将达60%,到2019年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金,到2024年市场规模接近千亿人民币元。

 

微信图片_20170912151842.jpg

 

快速形成如此庞大的市场与iPhone8有着密切关联。一直以来,iPhone都是其它手机厂商的跟风对象。历史告诉我们,iPhone8搭载无线充电技术,将会和历代iPhone引发的革命一样,必将使该技术从“可有可无”变成“中高端机标配”,从而更进一步在消费电子领域引爆这一概念,无线充电也将会成为安卓阵营新一轮的标配。

 

不过,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手机普遍采用WPC(Qi)标准,因其无线充电的实现需要TX和RX点对点对准充电,用户体验欠佳,被视为行业诟病。而以用户体验至上的iPhone,相信会大幅改善当前无线充电的体验。所以说如业界传言般采用谐振式方案,iPhone8实现25mm左右高度的隔空充电,支持自由放置充电,兼容谐振式方案将是大概率事件。

 

 

2.华尔街日报:中国公司海外并购遭遇逆风;

 

中国企业发现,即便愿意出高价,其收购和投资境外业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美国、欧洲甚至日本,中资跨境收购面临的政治、监管和其他障碍越来越多,这使得一些卖家对于和那些与中国大陆联系紧密的买家达成交易持审慎态度。与此同时,由于日益担心资本外流和高负债给国内经济带来风险,中国政府也在控制一些最活跃的买家。

 

这些因素让那些仍有资源和能力进行境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前景受到限制,同时也令今年已经颇为低迷的全球并购环境雪上加霜。中国企业近年来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公司的可靠竞购买家,如今则受到抑制。

 

纽约律师事务所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 LLP全球并购业务主管Scott Barshay称,从某些角度看,中国企业是完美的买家,因为这些企业似乎目光长远并且财力雄厚。他还说,毫无疑问,中资收购活动推高了资产价格。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已宣布了1,130亿美元的跨境交易,较上年同期下降近三分之一。

 

现在,中资身份在一些并购谈判中可能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知情人士称,今年夏初,中国最大乳品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600887.SH)以逾9亿美元竞购位于新罕布什尔州伦敦德里的酸奶制造商Stonyfield Farm Inc.。

 

但Stonyfield的所有者、欧洲包装食品巨头达能集团(Danone, DA)选择将Stonyfield以8.75亿美元价格出售给法国乳品公司Lactalis。知情人士称,Lactalis在竞购中胜出的部分原因是达能及其顾问公司感觉,围绕中国买家存在太多监管不确定性。达能面临来自美国司法部的压力,需要迅速剥离Stonyfield,以满足此前另外一笔收购的条件。

 

在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 Co., 6502.TO, TOSYY)已花费数月时间来为旗下大型内存芯片子公司寻找买家。由于总部位于台湾的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又名鸿海科技集团)在中国大陆有大量电子产品制造业务,日本政府官员表达了围绕东芝芯片技术被泄露至中国大陆的担忧,东芝最初为此拒绝了富士康的高价竞购。不过该交易的谈判仍在进行中,东芝仍在考虑多家公司的提议,包括来自富士康的提议。

 

中国政府最近正式出台规定,限制中国企业可进行的海外交易类型,限制国内企业投资海外房地产、酒店和娱乐等行业。实际上在规定出台前的几个月里,企业基本上已在照此行事。银行人士称,总体来说,对企业主要业务至关重要的收购交易是被允许的,并在继续推进,但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交易审查更加严格。

 

不过,这些旨在抑制非理性交易和资本外流的规定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大幅放缓。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到创纪录水平,国有和民营企业海外收购交易规模总计达2,200亿美元。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rp.)去年宣布斥资430亿美元收购农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 AG, SYT),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受到来自欧盟的反垄断担忧影响,该交易几度推迟,最终完成时间比预期晚了几个月。

 

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活动降幅更大。今年以来,已公布的中资企业在美并购交易为86桩,总价值为99亿美元;上年同期交易数量为118桩,总价值为330亿美元。

 

一个原因是,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 简称CFIUS)加大了对中国并购交易的审查力度,作出决定所花费的时间也更长。CFIUS是一个跨部门机构,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考量并购交易。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支持的基金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 Inc.和总部位于俄勒冈波特兰的莱迪思半导体(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表示,将请求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批准双方的并购交易,这两家公司称,CFIUS已暗示将建议否决或暂停该交易。这一举动不同寻常。去年莱迪思同意被Canyon Bridge收购,自那以来,两家公司已三度尝试让交易获批。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Canyon Bridge目前正考虑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PLC.。这位人士表示,但是该收购也可能面临CFIUS的审查,这促使其考虑在收购方案中剔除Imagination的美国业务。

 

监管压力增大也让一些投行家变得更加谨慎。知情人士透露,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瑞银集团(UBS Group AG)、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等一些投行已要求部分中国客户先提供有关其股权结构和资金来源的更详细情况,然后才就其并购交易提供服务。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并购业务全球联席主管Chris Ventresca表示,现在中国买家也不那么抢手了,因为从今年开始可供卖家选择的来自其他国家的竞购买家增多了。

 

在欧洲市场,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的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Corp, 3396.HK, 简称:联想控股)今年稍早对西班牙基金销售公司Allfunds Bank SA发出了一份颇具竞争力的收购报价。联想控股是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LNVGY, 简称:联想集团)的最大股东。

 

包括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S.A., STD)和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 S.p.a., ISNPY)在内的卖方最后选择了旧金山私募股权投资公司Hellman & Friedman LLC和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 Pte Ltd.联合发出的收购提议。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联想控股能否得到中国政府批准、从而获得交易融资的担忧。

 

联想控股仍在欧洲寻找收购对象。本月早些时候,该公司达成协议以14.8亿欧元(约合17.6亿美元)收购卢森堡历史最悠久的私人银行Banque Internationale a Luxembourg SA近90%股权。

 

由于对于中国买家来说,要在他们去年追寻的市场中赢得并完成交易正变得越来越难,一些中国大陆买家开始在他们觉得更被欢迎的地区寻找收购目标,其中包括香港、新加坡、巴西、菲律宾和印度。

 

银行家们表示,以色列是一个新兴的热点。香港投资银行Ion Pacific的联合创始人Itamar Har-Even表示,一些以色列收购目标能为中国公司提供所寻求的知识产权,而且估值合理。Har-Even说,他的公司正在提供咨询服务的中国和以色列间并购交易的数量比去年增长了两倍。

 

以色列Royal Beach Tel Aviv酒店提供的丰盛自助早餐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公司兴趣的上升。该酒店一位发言人表示,去年自助早餐中增加了春卷和鸡蛋面,因为这家酒店接待的来自中国的洽谈交易的人员数量日益增多。这位发言人表示,最近几个月,该酒店还增加了几个中文卫星频道,现在还避免将中国客人安排在他们认为不吉利的楼层。 华尔街日报

 

 

3.空气产品和山西潞安清洁能源共同投资13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

 

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供应商——空气产品公司今天宣布其和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共同投资13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合资举措将显著扩大空气产品公司为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长治的合成气制油生产项目的供应范围。

 

 

空气产品公司之前已经投资了3亿美元用于建造、管理和运营四套大型空气分离装置,为潞安长治工厂供气。根据新签协议,空气产品公司将把这些空分装置投入到合资公司,并再追加5亿美元投资,占新成立的合资公司60%的股权。作为大股东,空气产品公司将完全把该合资企业的财务业绩合计在公司全球财报内。潞安将把其气化和合成气净化系统投入到合资公司,并获得5亿美元的现金和新合资公司40%的股权。

 

 

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名为空气产品潞安(长治)有限公司,将拥有并运营空分装置,以及气化和合成气净化系统。合资公司将从潞安获得煤炭、蒸汽和电力方面的供应,并将根据现场供气的长期合同向潞安供应合成气。合资事宜有望尽快交割完成,目前正在等待政府和监管部门批准后进行合资公司初始运作启动。

 

 

空气产品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eifi Ghasemi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公司潞安成为合资伙伴。这一世界级合资公司的创立完全符合我们一贯所述的公司战略,即通过收购现有资产并扩大供应范围到包括合成气的方式,有效利用公司拥有的大量现金来实现增长。”

 

“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潞安与空气产品公司的强大合作关系有了长足发展。这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世界领先的项目管理及运营专长,为这个有着重大意义的煤制油能源项目提供所需的合成气”潞安集团董事长李晋平说道。

 

30年来,空气产品公司一直通过其在本地的强大实力,以及创新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帮助国内制造商提高生产效率、能源效益、产品质量和环境绩效。

 

 

 

4.方大化工拟收购威科电子100%股权及长沙韶光70%股权;

 

9月11日,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方大化工”)发布公告称,拟以6.28亿元收购长沙韶光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韶光”)70%股权、4.5亿元收购威科电子模块(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科电子”)100%股权,并与这两家标的公司相关股东分别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

 

具体情况如下:

 

(1)方大化工拟以360,000,000.00元整(人民币:叁亿陆仟万元整)收购张亚、周文梅、北京恒燊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恒燊泰”)合计持有威科电子80%的股权,拟以9000万元(人民币:玖仟万元整)收购上海典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典博”)持有威科电子2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持有威科电子模块(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权;

 

(2)方大化工拟以188,370,000.00元整(人民币:壹亿捌仟捌佰叁拾柒万元整)收购上海典博持有长沙韶光21%的股权,拟以439,530,000.00元整(人民币:肆亿叁仟玖佰伍拾叁万元整)收购张亚、长沙新创韶光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创韶光”)合计持有长沙韶光4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合计持有长沙韶光70%的股权。

 

方大化工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将主要由化工业务和军工电子业务两部分构成,化工业务的主要产品为氯碱、环氧丙烷等,军工电子则涵盖军用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测试、厚膜集成电路业务。方大化工将形成“化工+军工”的主业架构。本次交易不仅能够实现方大化工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方大化工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施本次投资,是方大化工继续贯彻以化工业务板块为基础、坚定向军工电子领域拓展的发展方向,在化工板块稳定发展的同时,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关于威科电子:公司主要产品为厚膜集成电路,公司在标准厚膜混合集成电路领域有着近三十年的生产和销售经验,产品工艺先进、质量优异、产品一致性高,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近几年,在传统厚膜集成电路的基础上,威科电子成功研发出厚膜陶瓷型多芯片组件(MCM)产品,该产品以LTCC技术为基础,可以实现多块集成电路的再次集成,是厚膜集成电路的一种高端应用技术。该类产品在对性能、集成化、稳定性等有极高要求的军工、航天等高端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

 

关于长沙韶光:是我国军用集成电路系列产品的供应商,具备完善的军工资质,拥有三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以及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长沙韶光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国防重点工程配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任务,为我国多项国防重点工程配套设计、生产军用集成电路数百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领域,客户体系涵盖了我国各大军工集团及下属单位、民营军工企业等国内重点武器装备生产企业。

 

 

5.紫外光探测器“侦察”能力获提高;

 

紫外探测器在空间天文望远镜、军事导弹预警、非视距保密光通信、海上破雾引航、高压电晕监测、野外火灾遥感及生化检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广海课题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测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实际应用时,由于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待测目标的紫外光强度通常不高,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对紫外光具有强吸收和散射能力的气体分子或尘埃,导致到达探测器可检测的紫外光信号非常弱。因此,提高紫外探测器对弱光的探测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大部分半导体光导探测器而言,响应度高的器件常伴随着较高的暗电流;提高材料质量,减少缺陷,可降低器件暗电流,但响应度随之减小。因此,器件探测率难以提升,限制了光导探测器在弱紫外光检测方面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的副研究员潘书生等在前期透明高阻薄膜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中间带半导体为核心材料构筑紫外探测器的新方法。该探测器采用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并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和参数,构筑出了基于中间带半导体薄膜的光导型紫外探测器件。

 

探测器中间带具有高态密度,能够有效俘陷本征缺陷在导带上产生的电子,从而降低器件暗电流;同时中间带上储存的载流子能补充到价带上,并被光激发至导带贡献光电流,因此中间带半导体材料紫外探测器能够实现在降低暗电流的同时,保持器件较高的响应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光导探测器可检测极其微弱的紫外光(等效每秒300紫外光子),对较强的紫外光也可探测。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合肥研究院固体所所长基金的支持,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高雅丽) 中国科学报

 

 

6.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云南突围——聚焦产业发展新动能

 

 

昆明滇中新区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一台镌刻着彩云之南LOGO的巨无霸装备气势雄浑,巨大的刀盘上,绚丽色彩绘就的一只孔雀振翅欲飞。

 

  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之一,盾构装备制造业在云南的扎根发展,使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所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正在显现。“昆明盾构昆明造”结出的硕果,令人振奋。

 

  从自动化物流装备到大型铁路养护机械,从汽车制造到智能化电子设备……在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阵容中,云南制造陆续亮相。

 

  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发力“中国制造2025”,一场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攻方向的探索、创新、攻坚,正如浩荡海潮席卷、洗礼着云岭大地。

 

  云南,这块曾经制造过多个“中国第一”、培育过工业“五朵金花”、被誉为共和国工业摇篮之一的热土上,一场装备制造业的新突围正在展开。

 

  蓄积能量云南板块日趋亮眼

 

  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分布着160多个加工中心,工业机械手精准定位、上料。在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乘用柴油车事业部,智能制造已经覆盖了生产线上的6个单元,今年底将实现90%的全自动化生产。

 

  南天信息,已发展成为国内金融信息化领先企业、最强金融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研发生产的银行智能柜台和产品智慧领取机全国领先。

 

  昆明船舶集团自动化物流和机场通用设备填补多个国内空白。

 

  北方夜视集团具有我国唯一的一条能批量生产一代、二代、高性能微光像增强器的生产线,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纤维光学元件、微通道板生产线。

 

  我国首款全国产化安全手机——以晴X5,8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下一步,该款产品将在红河以晴集团产业园区投入批量生产……

 

  从昆明市经开区、高新区、滇中新区到红河综合保税区、大理经开区……在我省各个重点产业园区,记者看到,先进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全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阵地。

 

  努力打造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云南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经过多年努力‘打基础’,云南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突围发展的条件。”省工信委副主任浦丽合说。

 

  2016年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成绩单印证了这一点。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410户,较上年新增4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63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增加值215.93亿元,同比增长40.3%,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4个百分点。完成投资210.5亿元,同比增长20.6%。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装备制造业正加快步入云南工业支柱产业行列。

 

  多年的积极培育,我省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重化矿冶专用设备、农林机械等方面,对东南亚地区已形成了比较优势。大型铁路养护机械、自动化物流装备、铁路牵引变压器、柴油发动机、高效节能电机、红外及微光夜视系统、金融电子、远程医疗设备等少数高端装备和电子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锂离子电池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在全国装备制造业名企的名单上,来自云南的身影日益活跃。

 

  作为中国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铁路大型养护机械开发、制造及服务供应商。

 

  以时骏汽车为主打品牌的云南铂骏集团,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较大、国内智能化制造水平较高的专业商用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商,同时也是全国发动机行业产品谱系最健全的企业……

 

  聚沙成塔,聚水成流。多年砥砺前行,持续蓄积能量,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榜单上,云南板块风景渐好。

 

  上下联动产业突围形成大气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更是制造业的脊梁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云南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立足于加快构建“两型三化”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十三五”期间重点布局的八大产业之一,产业政策和措施持续配套。

 

  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按照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要求,以快速做大产业规模和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园区集聚发展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为重点,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手段,着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提升创新水平,做优存量,做大增量,重点发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电子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传统装备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产业发展既有总体规划的统领引导,更需重点行业规划和政策措施的支撑支持。在重点产业发展基金总体框架下,规模为50亿元至100亿元人民币的云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正在组建,将有力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建设。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清晰。

 

  产业的崛起,一靠决策层的远见和决断,高位推动,谋篇布局;二需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作为;三要有一批企业和企业家的开拓奋进——这是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启示,亦是各界的共识。

 

  放眼全省,抓项目、兴产业,奋战正酣。

 

  在以晴红河产业园区,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盖板、液晶屏显示模组、集成电路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运行。预计该园区今年产值可达15亿美元。

 

  2015年11月18日,以晴集团正式签约落户红河。按照约定,红河州需在2016年4月底前,为其配套高洁净度厂房。

 

  “招商引资不易,履约兑现,是留住企业的关键。”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说。为确保项目进度,红河州建立了会议协调、负面清单、并联审批、互不前置的工作机制,压缩审批时间,各相关单位,加班加点,确保项目进程。

 

  2016年4月底,厂房如期交付,当年7月31日,以晴红河产业园区正式投产,当年产值达9.06亿美元。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建、当年投产的“红河速度”。

 

  在富民县,云南富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个“抢”来的项目。对于西南地区的布局,投资方深圳富信集团曾一度在云南和贵州之间徘徊。投资方犹豫不决之时,富民县拿出了充分的诚意。多次拜访、多次洽谈,最终于今年3月项目正式签约落地,8月份正式投产。今年内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今后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2年产值可达165亿元。

 

  “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对投资富民有了信心。”该公司总经理吕画楠说。

 

  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以高起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随着大批重点企业的落户,上下游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在红河州,随着以晴、惠科等企业的入驻,电子信息制造的产业链初具规模。

 

  在大理市,伴随云南铂骏集团凤仪生产制造基地的发展,与之配套的上登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祥云汽车零部件铸造加工基地、鹤庆铝制品加工及客车制造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

 

  突围之路上,云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迈进。

 

  整合优势打造云南制造升级版

 

  “选择落户云南,一方面基于云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盾构装备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十分看好云南独特区位优势,着力在云南打造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基地。”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祥说。

 

  处于全国交通的末梢,基础设施落后,曾经长期以来掣肘云南产业发展。然而,乘着“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东风,云南正从西南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面向北京我们是最后一排,面向东南亚我们是第一排。”云南铂骏集团总裁、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李斌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随着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推进,加之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全省新一代电子信息设备、电力设备、汽车制造、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需求,还为开展区域间产品、技术、标准等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长期培育的产业基础,云南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动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云南装备制造企业必须敢于创新,勇做行业领袖,掌握独特的看家本领,才能获得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这样说。

 

  “到2020年,云内动力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可以媲美外资品牌。”从2011年发动机销售收入21亿元,今年有望突破60亿元,在该公司董事长杨波看来,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秘诀在于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引导市场需求,提高供给质量。

 

  云南铂骏集团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进行产能结构优化,实现仓储智能化、车辆装配自动化、3D技术应用及管控的数据化、信息化,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打造高品质的时骏品牌整车制造平台。同时着力通过四大生产工艺技术提升与创新,加强3D打印技术以及科技元素在研发中的应用,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品智造。

 

  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目前,我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机制正逐步形成,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各类互联网平台形成架构,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提高,云南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版初具规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云南从“制造”挺进“智造”

 

 

 

商城科技公众号.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