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拟供应链改善计划,打破手机存储器短缺格局
2017-06-1561271
-
小米AI音箱发布:为何一夜之间让智能音箱产业链傻了眼?
2017-07-286252
-
深度剖析:风口之上的无人商店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2017-07-123937
-
UAS系统为英唐电子“智”领未来助力
2018-01-053749
-
中通视际Zotost借助优软UAS,提升企业软实力
2018-01-053565
-
SaaS凭什么打动上市公司的CIO?
2017-02-173240
-
华为孟晚舟:数字化转型三个核心洞见
2023-04-263184
-
高凌信息:携手UAS-ERP企业管理软件, 展开全面管理优化
2018-01-123151
-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UAS风险管理系统
2018-01-192996
-
优软学堂:PCB走线注意事项
2017-06-162987
半导体产能投放驱动 装备及材料业迎黄金发展期;紫光融资租赁寻求1亿美元三年期到期一次清偿贷款

1.半导体产能投放驱动 装备及材料业迎黄金发展期;
“在新需求驱动下,国产半导体装备(制造业)正进入黄金发展期。”9月26日,在南京开幕的2017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上,北方华创(28.94 +1.51%,诊股)总裁赵晋荣表示。据统计,至2020年,全球计划新建的晶圆厂项目中,有逾四成将落户中国,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移动互联网催发了芯片市场的持续增长,新建晶圆厂的热潮正在给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尤其是国内制造商带来新机遇。资料显示,新建一条年产5万片的最先进12英寸晶圆生产线需投资45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占75%以上。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62座晶圆厂,其中26座落户中国,占比高达42%,这给国内半导体装备制造商带来了机遇。
“到2020年,仅芯片前端设备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30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预计,中微半导体从事的刻蚀和化学薄膜设备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们统计,2016年到2020年,国内共有998亿美元总投资,半导体设备投资为748亿美元。其中,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投资大约为134.7亿美元,中微的刻蚀机可以分得相当大的份额。”
另据赵晋荣介绍,北方华创的半导体装备包括14纳米逻辑工艺装备解决方案、8/12英寸先进封装工艺装备解决方案、6/8英寸微机电系统(MEMS)/化合物半导体工艺装备解决方案等。其中,北方华创自主研发的14纳米Hardmask PVD(硬掩模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已成功进入国际主流集成电路生产线验证,这是北方华创继14纳米刻蚀机、单片退火设备之后,又一类14纳米IC设备进入工艺验证阶段。此外,北方华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LED装备生产商,持续获得大额订单。
要强调的一点是,半导体装备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产业,只有最好的公司才有盈利的机会。“在装备产业只有进入行业前三、甚至是前二才能算成功,北方华创能做的只有持续研发、提高品质、提高服务。”赵晋荣表示。
“市场机遇+政府支持,新建厂和成熟制程厂的新需求,都给国产装备进入市场提供了难得的良机。”有业内人士评述。
与此对应,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空间巨大。“我们公司致力于研发高端封装用锡球,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材料市场充满信心。”来自上海新华锦(12.09 +0.08%,诊股)焊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参会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材料工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装置需要越来越多的芯片,同时,大数据驱动存储市场增长,显示市场也在不断扩大,VR/AR和智能汽车等新市场更不断扩容。这些终端市场的需求促使10至7纳米的先进制程、3D、OLED等新技术不断发展,材料正是这些新技术实现的关键。
A股公司中,上海新阳(32.92 +0.03%,诊股)为国内晶圆级化学品龙头,电镀液等产品率先打破国外垄断,公司还参股300毫米大硅片项目、布局光刻胶。江丰电子(46.06 +0.13%,诊股)的金属溅射靶材快速增长,在16纳米技术节点已实现批量供货。 上海证券报
2.紫光融资租赁寻求1亿美元三年期到期一次清偿贷款;
消息人士称,深圳上市的IT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紫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正寻求1亿美元三年期到期一次清偿贷款。
渣打银行是该笔贷款的独家牵头行兼簿记行,贷款利率为较伦敦银行间拆放款利率(Libor)加码175个基点。
承贷3,000万美元或以上者获牵头行头衔,综合收益195个基点,前端费60个基点;承贷1,500-2,900万美元者获主办行头衔,综合收益188.33个基点,前端费40个基点。
紫光融资租赁为借款人,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为担保人。
所筹资金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和再融资。承贷截止期限为10月31日。
3月时,紫光融资租赁的最终母公司--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的三年期离岸贷款筹得7.01亿美元资金,比其最初的寻贷金额3亿美元高出逾一倍。中国银行、瑞士信贷和渣打银行担任牵头行兼簿记行,最高综合收益263.33个基点,利率较Libor加码220个基点。(完) (编译 王琛;审校 王兴亚)
3.苏州纳米所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人体汗液中富含大量潜在的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标志物,相比较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测,其具有非侵入(Non-invasive)和实时连续监测等优势,因此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的研究成为可穿戴健康电子设备领域发展的重点之一。微型化、集成化的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全固态参比电极,是检测汗液中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核心传感技术。然而,现有的大部分固态离子传感器多采用导电聚合物作为离子/电子的传导层材料,存在稳定性差、干扰因素多、使用寿命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可穿戴汗液检测领域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团队前期研发了可用于皮肤水分检测的柔性可穿戴离子型湿度传感器(Advanced Science, 2017, 1600404,1-7, Back Cover)。进而,针对微型化全固态离子传感器和全固态参比电极稳定性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团队结合MEMS微纳加工技术设计制备了具有微孔阵列为模板的电极芯片,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大比表面积且可调控的三维金纳米结构离子/电子传导阵列电极,相比较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多孔碳等材料的离子/电子传导层,其具有制备简单,重复性好等优势。通过该电极芯片构建的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具有稳定的电位响应灵敏度(56.58 ± 1.02mV/decade)、快速的响应时间(<10s)和宽线性范围(10-6~10-1mol/L),传感器的电位漂移和水层干扰影响减小。通过优化参比电极聚合物膜和盐的组分,在传感器芯片上集成了基于聚合物/氯化钾的全固态参比电极,获得的微型化参比电极芯片具有平衡时间短,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离子强度电解质干扰响应小,对光不敏感,在pH3~10范围内响应稳定,具有长期稳定性等优势。同时,研究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具有汗液采集、转运和排出结构的可穿戴“导汗带”汗液传感设备,将传感器芯片与汗液导汗带集成封装,可舒适便捷地佩戴与人体额头区域,可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电解质离子进行实时连续地分析监测,对人们健身运动过程中脱水情况的监测,尤其是对运动员、抢险急救人员、军人在执行高强度任务过程中的生理健康状况具有预警和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的资助。
图1.(A)电沉积制备不同比表面积的三维金纳米结构固体接触传导阵列电极;(B)全固态离子选择性阵列电极构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B)和(C)为可穿戴“导汗带”汗液传感器设备的照片和示意图;(D)汗液传感器芯片在穿戴前和穿戴后对不同浓度标准Na+溶液的校准曲线;(E)为汗液传感器在人体上运动过程中实时连续监测汗液中Na+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中国科学院网站
4.化学所在有机热电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有机半导体独特的电子结构与分子堆积特性赋予其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荷传输和能量转换器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机半导体的热电性质研究开始起步,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尽管相关研究有望为有机半导体的功能性质与应用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但人们在有机热电材料和器件的诸多方面都缺乏基本认知,限制了领域的快速发展(Natl. Sci. Rev. 2016, 3, 269. Nat. Commun. 2015, 6, 835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有机热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们针对高效发展高性能有机热电材料这一领域性难题,系统开展了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的热电性质场调控研究。从实验上证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可以作为有机半导体热电性质的场调控平台,获得相关参数的制约关系并推测性能优化条件,为有机半导体热电材料的高效遴选提供了新思路(Adv. Funct. Mater. 2015, 25, 3004)。
在有机热电材料体系的研究中,n型材料的开发长期面临体系少、性能低和掺杂困难等难题。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支持下,有机固体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结合前期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的研究、热电性质的场调控和铋金属界面化学掺杂,成功发现并证实了TDPPQ是一类高性能n型有机半导体热电材料(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0672)。最近,他们进一步结合热电性质的场调控和化学掺杂调控,成功发现了新型的更高性能n型有机半导体热电材料(A-DCV -DPPTT)。该类材料的薄膜在化学掺杂后的最高热电优值突破0.2,是n型有机小分子热电材料的最优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结合理论计算系统阐述了该类材料热电性能的共轭骨架效应与掺杂机制,为新型有机半导体热电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途径和重要的参考依据。